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粤语诗词学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粤语诗词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用“粤语”读古诗更顺口?
首先,汉语的音调发音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现代的普通话与古汉语的发音相去甚远。而有一些地方方言例如客家话,闽南话,广东话等则保留了相当的汉语古音。从而古人用古音创作的诗词有时候用一些南方方言来朗诵会更加押韵,但这并不绝对。因为方言不等于古汉语。
所以有些觉得用“粤语”读古诗更顺口
唐诗粤语真的比普通话更押韵吗?
首先,汉语的音调发音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现代的普通话与古汉语的发音相去甚远。而有一些地方方言例如客家话,闽南话,广东话等则保留了相当的汉语古音。从而古人用古音创作的诗词有时候用一些南方方言来朗诵会更加押韵,但这并不绝对。因为方言不等于古汉语。
所以有些觉得用“粤语”读古诗更顺口
用粤语读唐诗相较于用普通话读,确实更容易押韵。这是因为粤语的音韵系统和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粤语中的音节较为丰富,韵脚变化较多,因此在借用唐诗的韵律结构时更容易找到押韵的字词。然而,从整体来看,仍然需要依据具体的诗句和配韵要求,才能确定是否能够顺利地押韵。
为什么说粤语最接近古汉语?
因为粤语有九声六调,是北方中原雅言(古代河南话)和岭南南越语(古代广东话)融合、重组而成,是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方言,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
因为岭南百越后裔们网民数量多,所以百越后裔们的键盘也多。
再加上本身对于百越的自卑和对北方的觊觎,自然而然就在网上“粤吹粤响”了。
从汉朝到明朝的古诗、古词句描述过对粤语的认知。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六祖坛经》慧能法师自述语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二是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三是粤语保留了入声。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粤语的好听不仅因为它的语音语调等发声,还因为它很古老,是语言的活化石。说到粤语的古老,好多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印象里,粤语是广东人和港澳人说的话,可能因为经济发达,所以感觉比较时尚,怎么会古老呢?
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北方总是受到外族入侵,中原人民就不断地南迁避乱,一次次的南迁之下,中原人民就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南方,这些语言又和南方本地土语融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各种南方方言。所以有人说粤语最接近古汉语是有一定根据的。
为什么说粤语最接近古汉语?这个话题我并不陌生,因为之前曾看到一篇文章写过,国家在确立哪一方言为国语时,粤语支持率很高,它是最接接近古汉语是其中原因之一,险些力压普通话成为国语。虽然我是广东人,对粤语并不陌生,但是对其历史我不熟悉,为了完成这个问答,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知道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在广东、香港、广西比较普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华人较多的国家使用率高。粤语有九声九调,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保留了古汉语语音和声调,平仄分得很清,我之前相对国语歌曲,我更喜欢听粤语歌曲,总觉得粤语歌曲好听,不知道什么原因,以为自己是广东人,所以喜欢听粤语歌曲,后来发现很多其他兄弟省名人都很喜欢唱粤语歌曲,如:马云、汪涵、李健。通过学习才知道粤语有入声,而普通话没有入声,所以用粤语读中国古诗词或唱歌就特别有韵味。因此我认为粤语最接近古汉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粤语诗词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粤语诗词学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