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粤语古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习粤语古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古文更接近粤语?
因为粤语有九声六调,是北方中原雅言(古代河南话)和岭南南越语(古代广东话)融合、重组而成,是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方言,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
古文更接近粤语是因为粤语是古代北方中原雅言和古越本土语言的融合。
这个话题我并不陌生,因为之前曾看到一篇文章写过,国家在确立哪一方言为国语时,粤语支持率很高,它是最接接近古汉语是其中原因之一,险些力压普通话成为国语。虽然我是广东人,对粤语并不陌生,但是对其历史我不熟悉,为了完成这个问答,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知道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在广东、香港、广西比较普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华人较多的国家使用率高。
粤语有九声九调,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保留了古汉语语音和声调,平仄分得很清,我之前相对国语歌曲,我更喜欢听粤语歌曲,总觉得粤语歌曲好听,不知道什么原因,以为自己是广东人,所以喜欢听粤语歌曲,后来发现很多其他兄弟省名人都很喜欢唱粤语歌曲,如:马云、汪涵、李健。通过学习才知道粤语有入声,而普通话没有入声,所以用粤语读中国古诗词或唱歌就特别有感觉。
所以古文更接近粤语
粤语歌曲为什么有文言文的感觉?
第一,我们用的普通话,是清三百年满化的,本身从发音一类来说,就不同了。
第二,他们的歌词可能绝大多数选择了遵守平仄,普通话一类的歌词,有押韵,有词格,但是没有平仄,平仄常与诗词联系,有这种感觉很正常。
第三,文化保持的比较好,日常用语一类,可能是比较有方言味道的,而这边的(一个区分),方言已经不怎么存在了,方言很多都是古朴的。
第四,传统文化被打压。这个很多年了吧,那边的影响可能比较少。
在深圳待了多年,粤语都不会讲,有什么好方法吗?
如果是几年前不会讲粤语 在东莞 中山这些城市可能交流或者沟通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吧 !但是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来说会不会说粤语真的就没有任何关系 毫无障碍可言。我感觉作者没说清楚来深圳很多年粤语不会讲有什么好方法吗?是担心不会说粤语没办法沟通还是说想学粤语学不会?现在在深圳好少听到有人讲粤语 大可不必担心 再者我觉得学习需要最大的障碍就是大胆去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很简单想去学就怕丑就放弃 !
我想移民去美国的很多华人,只会在华人的圈子里,所以在外面英语一辈子都没讲顺溜过。建议结交会讲粤语的朋友,每日一句日常用语,例如问好,见到谁都讲一句,肯定能学会。
待深圳多年不会讲粤语,不足为怪。有道是:世上无难事,难在心不专。
如果是专心学习,在那种环境下,十有八九都可以学会粤语的。
当然,不排除个别对语言反应迟顿,语感不好的学习者,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去模仿,去使用,但相信最终还是能学好的。
任何学习,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动机不纯,为学而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其次,持续不间断。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克服不足的机会。
第三,坚定信心。"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相信自己,便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语言的动力。
学习讲粤语也并不是很难,我所认识的朋友也有外省四川,湖南等等的人,他们也会说点粤语,但是在我们本土人听来,一听就知道他们讲的口音语调是不同的,就知道是外省的。但是我们依然不会有排斥的意思,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毕竟有些话不要多说,更不要揭人家的短。大家能够相处得好才是更重要的。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亲?相识就是最好,相知更是难求。
我觉得要想学习粤语,可以从粤语歌曲歌词学起,因为歌曲比较容易记得记牢,即使是不能够一个个字的记得,也是可以从一句歌词的意思上加以理解以便达到认识每个字的发音和***。然后就可以举一返三的联通别的词句,这样来理解就容易的多啦。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上心 ,从简到难的学起,就会学习成功。在有一定的基础上,再逐渐去学习一些引伸或是型象比喻的说话,就能成为粤语语言的高手。
其实,粤语还真的最接近古代汉语的语种之一了,练习粤语其实也很简单。做到以下几步差不多了。
一、多与发音规范的广府人沟通,培养语感,这一点很重要。
二、多多听粤语歌、看粤语电视,只有将自己笼罩在这个氛围之内,你才能更好的进入这个语境。
三、再有就是一些周边了,比如买粤语的书籍、看一些关于粤语历史、俚语,还有就是上网等等。
最后,学会了粤语的语法,用来读很多古代的诗句、古文,你会发现,原来学习简单了很多啊!
学粤语真的不怎么难,难就难在你能否走出舒适区,去学习。希望上述的方法能够帮助你。
粤语自称是古汉语,为什么叫土白话,不叫秦语、汉语、唐语呢?
客家人从北方来得到了全国学术界的肯定!无论从语言(切韵),习俗(耕读),建筑(汉代坞堡原型)还是衣冠(帷幕)都与北方一致!而且通过QQ群的交流,发觉客家文化源头在关陇地区,也即现在的陕西西安,甘肃天水,河南安阳一带,陕西老派西安话我一人称“我”竟还保留与客家话一致“ngai”而甘肃天水保留了与客家话一致的第二人称“你”ngi,客家第三人称“其(他)”又符合《唐韵》居吏切gi。目前老派西安话仍保留了大量与客家话一致的发音,录屏为证:下面是客家话与陕西西安话一致性的录屏证据:***s://m.toutiaocdn***/item/6705912020694204932/?app=news_article×tamp=1581355903&req_id=202002110131430100260790140049585F 从语言学上来分析,广府白话的形成就没比客家早哦!像“鸟”,根据《唐韵》是都了切,切出来是diao音雕,这个就符合客家话,而白话是niu音牛,这更像是明官话转音。像现在说的“筷子”,广府人普遍是“筷”,学界都知道“筷子”的叫法始于明代,然而客家人闽南人将“筷子”称作“箸”,这个在汉书中就出现了!而煮饭的锅,广府人普遍也称作“锅”,但客家人闽南人却有更古老的称呼,那就是“镬/鼎”,这是秦代对烹具的称呼!现在“黑红蓝”普通话也是黑红蓝,广府人也称为“黑红蓝”,然而客家人闽南人保留更古老的称呼“乌赤青”!客家话日常用词在先秦《诗经》中大量存在,例如《关雎》的“逑”,“参差”等,还南北朝民歌中,例如“阿爷”“姊妹”“爷娘”…温泉为汤,招手为曳,搬为徙,回去为返转,夜晚为夜晡暗晡,柴为樵,干为燥等;很多习俗还是与北方一致,由此可见客家话其实形成很早,不然不可能客家话分布那么广,仅是口音之别,却依然大同小异。
号称秦人后裔唐话的广府却找不到多少先秦的遗迹,语言,风俗,衣冠,建筑等只有客家保留较完整的北方特征。
广府在广东三大民系中,来源最复杂,很多族谱显示是莆田和客家地区迁入的,而客家地区莆田地区都不讲土白话!还有隋唐时粤西及珠三角的十几万户俚人也消失不见汉化了!
古汉语留存度也是最低的,很多词汇是元明两代的,而且其底层为壮侗语,基本上是南方特征了!壮侗语与粤语一样是九声六调。
视频加载中...本人觉得广府白话的形成是在唐宋之后的元明之间,不会早于元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习粤语古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习粤语古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