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日未来留学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日未来留学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十九世纪中日都向西方学习,结果完全不同?
中:有选择性的军事科技层面的政治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彻底的学习西方制度,抱着“拿来主义”的心理状态,只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单一的政治目标,拒绝“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观念不清楚,对于汉族将领有非常的不信任感与不平等的对待状态,上下阶层各有各的打算
日:“脱亚入欧”的政策落到实处,统治阶层对于“改革派”的完全信任,向西方学习畅通无阻,各个方面都没有内外干涉因素,出国留学生受到国内的重视程度较高,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民族企业的融合程度较高,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较好
有点神了,这手机是不是真的能感知到我最近在做什么。
这几天一直在读井上清写的《日本近现代史》,书没读完,但是对这个问题却也多少有了自己片面的看法。
1.对日本而言,至明治维新之前,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分封制的国家,作为统治核心的德川幕府,依据各统治集团和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各个藩国的领地进行了划分,建立了适合当时日本国情的幕藩体制,忠于自己的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或拱卫京师,或扼守关要,而那些怀有二心,只是投降自己的外样大名,不仅封地被削减,而且还被发配到远离统治核心的边远地区进行统治,这种利用藩国相互制衡的幕藩体制,虽然暂时维持了幕府统治的平衡,但那些本就有着离心力的外样大名,一旦时机成熟,自然会首先发难。而日本开国之后,率先起来反对幕府的也恰恰是毛利家的长州藩和岛津家的萨摩藩这样由外样大名统治的藩国。而为了推翻原有的统治阶层,这些新兴势力必然会积极的向更为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而各资本主义强国,处于各自国家的战略目的,也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不同派系的代理人,由此可见,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有着更为合适的土壤。
2.就中国而言,中央集权统治可以说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虽然中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向西方学习,但中国由于没有实行激进改革的土壤,只能是在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利益的基础之上,进行着自上而下不痛不痒的变革,其困难程度,与日本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甚至可以说,此时中国的变革,注定是一条失败的道路。
3.就外因来讲,此时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重心依然在中国身上,日本自身的变革,也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以上仅仅是这几天读书的体会,也没有去专门翻阅资料,因此肯定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战资料局 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我是 @二战资料局 有对二战有兴趣的条友可以点个关注。
中国是当时的经济大国,虽然生产方式落后,但是***和财富丰富,加上军事和政治的严重滞后,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19世纪后半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列强盘算如何瓜分中国的历史。
当时世界地图已经完全开启,对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增长方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该占的都占完了,只有远东的中国富裕且落后,不去瓜分就晚了。
西方势力进入远东地区,可以从18世纪开始算起,占领台湾岛的荷兰人只是一小部分,北方的俄国扩张,英法葡西荷军队进入东南亚,从小殖民地开始到逐渐蚕食整个东南亚地区,花了100多年时间。
一方面和大清国做生意,一方面早就盘算着瓜分中国、奴役中国、剥削中国的计划了。不过中国是老大帝国,除了心态上很难合作之外,人口众多、土地辽阔等因素,也颇令各国难以下嘴。
日本的成功有内外多层因素。
首先,日本本身国内长期贫困,***一直没有实权,军阀间貌合神离,德川统治并不稳固,国家上下各阶层都存在较强的求变意识。很容易进入了全盘西化的发展轨道。
其次,日本土地狭长且贫瘠、物产不丰、但是地理位置绝佳,对西方列强来说,拉拢日本比入侵日本要划算。后续英日同盟,对华的很多侵略活动是两国共同策划并做出的。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英国等国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的工业、军事、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甲午战争大清国赔了二万万两白银,都被日本拿去发展国家了。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日本产生了大量的对英法美***购,也滋润了西方列强的企业,于是各方合谋,进一步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压榨。
这种对中国的残酷剥削过程,与日本的发展过程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日本为欧洲列强做了代理人,通过榨取中国利益而发展了自己,养肥了英法等国。尤其是英国。
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美国对远东的大规模挺进,新老列强之间开始出现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在一系列摩擦和两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纳入美国体系,重新扮演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扮演过的代理人角色。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已经不是满清贵胄和民国军阀的天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日未来留学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日未来留学政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