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渠道缩减政策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留学渠道缩减政策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留美热情降低,加拿大成赢家,学生基数增加毕业困难如何应对?
这两年来加拿大上学学生确实很多,而且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在大量增加。新闻报道有几所大学由于学生人数激增,甚至暂时关闭了国际留学生通道,身边的许多公立中小学也已经缩减国际生数量把学位留给本地生。
学校教育***有限,如果不顾一切的盲目扩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水平的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开始“限流”了。
再说加拿大的学校毕业问题,拿中学来说,毕业其实不难,但是总有一些不学无术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要知道加拿大大学申请必须要高中毕业,没有毕业证,之前大学发出的条件录取通知书也就作废了。总体来说,中学毕业不难。
加拿大的大学淘汰率一直很高,ubc,多伦多大学之流还是很爱惜羽毛看重名声的,不达要求被退学的时有发生。
美国限制留学签也不一定就让加拿大利好,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奔着移民来的,美国限不限制都会来加拿大,再说加拿大就这点学校,之前就已经人满为患了。
现在大学招收研究生时推免越来越多,留给统考生的名额越来越少,你怎么看?
一个很悲哀却很现实的问题:阶级固化。这个词相信你不是第一次听说,也许你隐隐的也会有感觉,比如各种世袭的出现,这一点在日本里十分明显,柯南里有一句大体这样的对话,就是表达了阶级固化这个事情。作为曾经改变中国阶级构成,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高考已经收到了冲击,大量的自主考试开始让不少学生走了捷径,在这种情况下,高考的公平性开始出现了问题。而作为更高的偏专业性的硕士招生角度,这个固化十分明显,如果说高考还敢说公平的话,硕士基本上告别了公平,因为除了笔试,硕士本身的面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本身已经对公平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而现在大量的推免出现,更是关上了不少相对实力较差的学校的学生的大门,是的他们更难进入名校读书。高考定一生,尤其是入学的角度,基本上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阶级固化其实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职业,学术界也是如此。做过学术的,一定非常明白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做“学阀”,什么意思呢,就是学术界的阶级固化。如果你的导师是一个大牛,那么,大牛的扩张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拿到了更多的经费,他们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而这种发展也是良性循环,最后他们越来越庞大,形成了真正的学阀,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而这种固化,甚至扩大到了大牛的选择上,我们知道,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顶级头衔,那么院士的评选依据什么呢?科研?成果?nature之前写作个评论,他们对这些年院士评选进行了一个考察,结果发现,影响院士评选最大的因素,并不是科研,而是一些其他的因素,这里面的因素就包括了:1,籍贯 院士籍贯影响非常严重,似乎很多院士更喜欢同乡的候选人。中国目前院士最多的是江苏省,有450多个院士,几乎占据了中国院士的五分之一名额,而有的省份只有1个院士。
2,传承 如果院士之间有传承,那么更容易获得院士,比如院士的学生往往也是院士。
可以说,这个趋势目前依然在进行,无处不在,真的愁啊
要推进研究生招生公平,让推免制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应该取消推免资格限制,给所有高校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社会考生参加研究生推免的机会。
实施研究生推免制度,是我国研究生招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生推免制度,招收高校普遍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招收到适合本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学术潜能和兴趣的学生,不像统一招考,有的考生完全围绕考研科目准备,虽然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缺乏学术潜能。
但一直以来,推免制度也遭遇质疑,主要集中在对待不同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公平上。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国一共有本科院校1237所,但长期来有推研资格的本科院校只有311所,舆论普遍认为,这对其他900所高校的学生不公平,甚至带有歧视色彩。在具体实施推免政策时,不少985高校给本校毕业生更多的名额,对外招收推免生,也青睐985、211高校毕业生,这加剧了普通学生考研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一直有呼声,要求进一步减少研究生推免人数,甚至叫停研究生推免制度。这些呼声是与研究生招生改革方向背离的。恰恰相反,我国应该加大研究生推免招生改革的力度,直到未来用推免制度全面代替统一考试入学制度。回应社会舆论的质疑,我国在实施研究生推免制度时,应该深入推进以下改革。
首先,应结合推免制度的实施,推进大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防止行政和利益因素对招生的干扰。作为教育事务,招生应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并健全导师制。总体而言,研究生(包括博士生)招生实行推免制,大学的招生(面试)评价基本得到社会认可,但要进一步树立招生公信力,还需大学实行现代治理。
其次,研究生推免制度,应该面向所有学生,不必再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资格院校名单。虽然大学办学有质量、特色之别,但由行政部门确定推荐资格院校并限定比例,这剥夺了名单外院校的学生推免机会,也助长学校、学历歧视。应该允许所有考研的学生都可自主申请,能不能被大学录取,这由大学根据申请者的综合表现决定,作为改革过度措施,还可一段时间保留不同学校不同推免比例限制。这也是国外大学招收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通常做法,就如我国内地学生申请国外大学,国外大学并不会限定哪些学校不能申请。当然,大学录取结果有可能来自名校的毕业生多,这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学不是按身份选人,而是按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术潜能、特长选人。这需要前一方面改革配套。
谢谢邀请!
这的确是一个挺现实的问题。其实关于推免生与统考生的招考比例,在2014年之前,教育部有专门的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的数量不得超过本[_a***_]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并要求招生单位的各个专业都必须留出一定的比例招生统考考生。同时,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招生单位推免生的留校数量不得高于教育部下达的留校限额。
但是从2014年起,这个规定发生了变化。教育部不再规定招生单位的留校限额。这一政策的变动直接导致了招生单位推免生比例的大幅度攀升。许多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推免生比例将近9成。最终,政策的变动在增加了招生单位推免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使得统考生的考研之路竞争更加激烈和艰辛。
其实推免生制度对于那些不具有推免生资格的院校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推免比例被取消之后,很多普通考生就已经在“起跑线”上被挤出赛道。目前,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有366所,其他将近1000所本科院校是不具备研究生的推免资格的。对于这部分不具备推免资格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想要继续深造,就必须加入庞大的考研大军。
其实何止在考研大军竞争激烈,就是在推免生中也存在的激烈的竞争,来自985、211的推免生显然更受欢迎和青睐。
从公平的角度,推免生制度应该向所有院校,所有学生开放申请通道。有能力者的成长道路不再因为各种人为壁垒而受阻。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显然需要很多配套举措去保证更为公平的推免生制度的实行。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对于有志于读研深造的同学而言,就必须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高中生而言,选择具有保研资格的院校报考,对于大学生而言,合理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给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路径。(作者:圣达信梁挺福)
停止推免才是灾难,没了推免,谁还会在乎成绩,前两年基本放羊,大家都大三开始准备考研,而且只用考几门,那大学里其他大部分课程60分就行,这要求说实话考前看一晚上就过了。这能提升教育水平?谈公平,你有能力你就推免,在不行就考研,考不上或者不考就去找工作,这样挺好的,既给大学生学习上一定的竞争力,也有更多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渠道缩减政策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渠道缩减政策意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