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机构勤工俭学政策文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留学机构勤工俭学政策文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世纪留学期间勤工俭学主要收获?
刘法行功助学的收获肯定先是你的精力增多了,你的经验有了之后,你肯定日后就会更加的从容,首先是经济收入,我们就不用说这是最直接现实的,就是你的经验收入比较多还有,还有你在工作过程中会认识到一些人,他们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也是一个优势,另外就是你的自我的能力和那种去进取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赴法勤工俭学历史背景?
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时期,接受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的运动。
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
由于华工教育取得成绩,进而提倡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16年6月中法两国人士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欧乐、穆岱等为了“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1917年在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事实上已成为该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北京留法预备学校也重新建立,并在长辛店、河北高阳县布里村、保定育德中学及成都先后成立各种各样的预备学校,为赴法勤工俭***动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这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战争的爆发导致法国大征兵,劳动力严重缺乏,15万华工赴法国从事军事劳役。法国人认为:大批的华工不仅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这就需要教育。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关于社会制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着青年一代,他们希望“走出去”,去学习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于是,中法双方一拍即和。1916年,教育家李石曾和蔡元培等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在公派和自费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留学方式,勤工俭学,这使得中国众多家境贫困的有志青年有了到国外去学习生活的机会。从1919年到1920年,全国有1600-2000多人赴法勤工俭学。其中就包括了***,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陈毅等等大批人们熟知的英才。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拍成了历史剧《我的法兰西岁月》,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观看。
为什么早期的人都到法国勤工俭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曾向中国大量招募华工。随后,一些中国知识青年开始赴法国勤工俭学。
真正的留法勤工俭***动开始于1912年,吴稚晖、李石曾、汪精卫、张继等成立留法俭学会,当时的本意是节俭费用,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素,养成勤洁之性质。
首先,法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而法语是联合国和许多国际组织的正式官方语言。掌握这一门语言,意味着打开了通向包括瑞士、比利时、加拿大等在内的五大洲不同国家的方便之门。
其次,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完善:既能就读综合大学,又能报考专业学院,而其录取条件、学制时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既能满足不同的目的,又能使所有人都有可能获得一项受认可的文凭。
再者就是法国福利待遇在整个欧洲较好。法国公民和在法国居留的外国人在***待遇上是同等的。
对于赴法留学的学生来说:公立大学全免学费,精英学院享受和本国学生同等的低廉学费;最实惠的就是住房补贴,这一点是法国优于其他英语国家的地方。补助金额最高的能达到50%或60%。同居者的补贴甚至为9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机构勤工俭学政策文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机构勤工俭学政策文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