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国留学生撤退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英国留学生撤退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英国为什么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
首先应该说,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战略家,只能算是一个冒险家。从他发动二战来说,以一个欧洲内陆国家而与整个欧洲为敌,显然是太过托大了。唯一的盟国意大利之实力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属于冒险的成份居多,则势必会影响到战略上的正确判断。象这次敦克尔克战役就是这样。如果说***是故意放水,显然在战役进行之中才考虑与英国媾和,说出来都没有人相信了;而且即便是要媾和,但战役已经发起,则宜以大量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更有利;如果让英军侥幸逃脱,使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英国凭什么还要跟他讲和呢?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基本的政治和军事常识。那如果说***并不是故意放水,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轻敌了。在***看来,英军短时间内不可能集中运走40万大军的船只,所以暂时让他的装甲部队对英军形成围而不歼的态势,以等待陆军的到来,然后更干净地歼灭之。从英军船只不断被德军击沉的情况来分析,更是如此。他断定英军在短时间内逃不脱他的掌心。所以我的判断是战略失误加战术上的轻敌所致。
其次,这次战役也可以作为***人民战争理论无比英明正确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是英国人民的胜利,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英法联军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主要是***错误的命令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德击溃英法联军,太顺利,太神速,连德最高统帅部都想不到!高估了对手,特别是英军!
二:下令之前一二天,天气不好,能见度差,使空军无法准确地侦查到英法联军动向、及兵力!其它情报也有误导,夸大了英军实力!
三:英军的两个装甲旅,在法军协调下的一次成功的反攻,使德一先头部队受挫!而进攻敦刻尔克的先头装甲军,脱离了后续部队;***怕再次受挫;所以下令停止进攻,给英法联军有了三天准备撤退和筑起迟滞德军进攻的防线!
另外,邱吉尔指挥海空两军协调有力,英民族心强,百姓自己冒死驾大小船只,在有力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昼夜行驶在海峡间运输部队!共七天的撤退中有四五天好天气!其中英战机对德空军牵制也相当有效!法军筑起的防线迟滞德军也相当不错!
所以英法联军得以成功撤退二三十万大军,给德后续全线作战、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谢邀。个人认为“发电机计划”能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在当时状况下某一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敦刻尔克地区确实不适宜装甲作战,作为德军闪击战的主力先锋,一路奔袭而侧翼洞开的装甲部队此时没有必要再冒险前进了,应该得到的是休整和维护,接下来还有的仗打。无论是谁都会认为,三面被包围的英法联军插翅难逃;
其次,留给戈林的空军解决一说也有依据。军功之争在战争***别是这种掠夺战争中太正常了,同时期的日本陆海军也是这样。只是,天气状况帮了英国人一把,而戈林又低估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
最后,***有意放盟军以向丘吉尔示好也有可能。从法国战役后德国对英国的不断“劝降”到第二年副元首赫斯梦游般驾机飞往英国,***一直在释放这样的信号,自己的最终志向不在西方的不列颠而是在东方。英国即使不屈服,若能保持中立不把美国拉进来,这对德国来说就很好。散落在敦刻尔克的英国大量重武器装备已被收入囊中,穷寇莫追,放走点人又能掀起多大浪?
综上,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得益于诸多因素,当然,团结英勇的英国人民更是功不可没。
英军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首先是因为德军在进攻时装甲部队进展太快,步兵没有跟上,而此时盟军发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德军担心装甲部队损失太大,所以龙德施泰德向***请求让A集团军停止前进,等步兵跟上来。
这一停顿给了盟军重整防线的时机,两天后德军再进攻时,已经无法突破盟军防线,给了英军撤退的时间。
其次,英国为了保证尽可能撤退被围的盟军,也做了很多努力。在德军攻占布洛涅和加加莱以后,英国紧急征用了大量的船只,除了从敦刻尔克港撤退士兵外,还征集大量的小型船只,在海滩直接接运士兵。
为此,英国把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渔船、驳船、游艇,甚至班轮上的救生艇,只要可以在沿海使用的小型船只全部征用,尽一切可能的运送士兵。其中还有很多平民,自己驾船前去。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包括英军在内的336427名盟军士兵被救出了包围圈,为继续和德国战斗保留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