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粤语学习基础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粤语学习基础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吴语和粤语哪个接近雅言?
吴语早在春秋时期吴国时已经形成,并在中原民族南迁中与之融合,之后魏晋南北朝时多国定都吴语区的古都南京,而且受战乱影响较之粤语和闽南语更少,以至于吴语极近中古雅言,更和继承了古汉语的整齐声韵和字母框架,这点可从吴语极度符合《广韵》、《切韵》等古代韵律书籍就可以看出来。
吴语和粤语哪个更接近古汉语?
吴语是最接近古代汉语的。
吴语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韵。吴语保留平仄声律,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就算日常口语,吴语写出来也比粤语更象古代汉语,文言文基础好的人或许听不懂吴语,但看吴语口语写的文章,是基本能看懂的;
作为正宗古汉语的粤语广府话,为什么却越不出岭南地区呢?
这个问题不严谨,
第一粤语是古汉语不严谨,就像前一阵流行汉服一样,什么历史时期的服装为汉服定位不清,古汉语也是一样,什么历史时期的古汉语为正宗。
具体来说,粤语只能说保留较多唐宋古汉语特色,不能等同于古汉语,更谈不上正宗。
第二,粤语早就走出岭南地区,向南走遍了东南亚,在美国的唐人街里,老移民说粤语的人数是大多数。更不用说,清中期粤语替代了南宁的平话,覆盖范围其实不小。引用一下百度,“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第三,大多数撑的粤语是粤语广府片,粤语其他方言区也努力模仿这种广州音,但是粤语是一种方言,打击别的片区,力挺广府粤语有太多政治因素。个人理解广府片只是粤语的末端,粤语起源地的粤语勾漏片似乎在广东省不收待见。而且粤语广府片一直在演变,广州和香港互认对方有粤语懒音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粤语的发展有自己规律,不要看了几篇文章就觉得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国之瑰宝要没落了,是金子就会发光,好东西自然或传承,没有生命力就会没落。
我是自然与历史博物馆,上述观点如有错误与漏洞,请指正。
我们粤语广府话是百越之一的南越部落官话,和北方古汉语没有关系。地理上受五岭阻隔,所以保留百越文化最完整。
只是我们有好多广府越人是很自卑的,你看得的“自诩是古汉语”的谣言都是他们在网上面用键盘敲出来伪装内心的自卑而已,韩国人也是这样的……。
公元前203年因边禁问题与吕雉交恶,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以广州为都城。数败汉军,吞并闽越、西瓯、骆越,声威很盛。——这才是我们广府越人应该要有的自信。
现在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看上了北方的汉、唐、宋时期,所以拼命扛着键盘自诩是北方迁来的,不承认自己百越的身份。唐宋时期那些被贬我们粤地的士族韩愈、柳宗元、苏轼、刘禹锡……嘲讽我们粤语为“鸟语”,而我们那些百越后裔依然乐此不疲地把脸凑了上去。
也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认为五胡之后北方兴起的隋、唐、宋、明都属“胡”,给自己越人的身份封了个“纯汉”。
那么多的岭南百越后裔为什么要攀附北方呢?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给出了答案,他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甚至建立以后,真正的民族平等不是容易做到的。在历史上,北方迁来的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优势,南方当地的民族被称为蛮、夷,地位低,受到压迫,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当地的民族到有了一定地位,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修家谱,说祖上也是从北方迁来的,那就不是蛮子了,也成了汉族甚至中原望族的后裔,就能与汉族平起平坐了。
白话或所谓粤语又叫狸獠语或山由语等,起源自南越国范围内各个部落之间土著被汉化,各个地方根据汉化先后,汉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自然会有不同差异。
白话以古百越土语为主,与其近亲越南语同根同源,越南语除了汉化还接受高棉部分文化,但是白话与粤语都是九音六调,并有大量之前因汉化跟越语底层语冲突而产生的字喃,白话自称为粤字。
南越地区雒越五代时候独立成现越南北部,狸獠部落中狸人汉化较好,在蒙古征服南宋后建立行省制度改岭南道为两广,对蛮部进行改土归流并加强统治,其中狸人多规化为***,少部分为今侗族瑶族苗族等,獠人多归为今壮族,明朝沿用元朝改土归流政策,在此期间大量狸獠攀附部分***,***族谱伪称北迁,清代初期帮助满清统管两广,此后逐渐才有广府称谓。
图片为越语土音形成注书,可见其与华夏经典古籍差距。
没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就讨论古汉语无异于缘木求鱼。整个东亚地区只有华北平原地区大量存在翘舌音,华北平原周围的阿尔泰语系(满语蒙古语朝鲜突厥语)、日语、晋语(北方唯一非官方言)、西南官话、杂南方言(吴赣湘客闽粤语)、马来语都没有翘舌音(或者极少),古汉语典型特征就是“平翘音对立、尖团音对立”,古韵书中庄组就是翘舌音,科学实验也证明,翘舌音在向远处传播发展时很容易变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变不成翘舌音。华北平原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汉字具有“超方言性”吗?
说个案例:某个公司开年会,总结一年来公司各个部门的业绩和不足,大家七嘴八舌话唠了半天,最终在文秘的加工下形成了一份年会会议记录,简简单单几行文字加几个关键的数字,其他的部分套用往年的模板就算完成了,大家也都很满意的签字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会遇到,也经常在干一样的事。口头讲的天花乱坠就像我们七大方言一样,而最终不管怎么吵怎么闹,形成的那份会议记录就像汉语,千篇一律,这大概也是方言和汉语之间的关系。
中国实在太大,能统一在一个中国文化框架内,已经是个奇迹,但每个地方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那是完全不同的,而汉语便成了这些地方通用的纽带,大家都看的懂也写的出,这便是汉语超出方言范畴的地方。
但是,如果完全按方言的一字一词以汉语的文字进行翻译和组合,那可能就无法理解了。
中国的方言是日常用语和交流的承载媒介,因交通和时间的差异,在不同区域一定会形成各自封闭的特殊性,让人隔空去理解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放弃大家已经在文本上认同的汉语语法规则而改用方言的语法和用词,那么别说其他方言的人看不懂,有时候自己的方言区都可能看不懂了。
毕竟用词的主观性得到加强,而统一的客观性趋于薄弱,这在阅读上是最忌讳的。
有人呢,也经常提出粤语是独立的语言,应该区别于汉语自立门户,这其实不是天方夜谭,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但是,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的明确,是一切动作的理由。如果日本、朝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日语和朝鲜语将和闽南话、客家话一样,只会是中国汉语九大方言之一,反之亦成立。
所以,在一个中国的环境下,不要去想什么语言是否可以独立,学术是为国家服务的,并非完全的独立,理由在于找而不是亘古不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粤语学习基础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粤语学习基础框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