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海外国语学校李飞老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南海外国语学校李飞老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知道古代驿站吗?古人一天能行多远?
“八百里军急,挡我者死”在古代,文件的传递全凭驿站而在古代的中国,足足有上千的驿站,服务于驿站的平民还有士兵足足有三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车马已经被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所取代。而且在社区、学校、办公楼等封闭场景中,都设有智能快递点暂存快递,进一步实现了现代物流的高效配送方式。关于快递的历史,你还知道多少呢?
古代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
古人一天能行多远?根据《三国志》与《晋书》中相关记载,孟达在新城起事,司马懿从南阳(即宛)出征,新城与南阳相距1200里(相当于现在的450公里),司马懿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56公里(司马懿的部队是步兵),另据《荀子》一书中记载,魏国的“武卒”是按一定条件选拔的,其中就有一条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天必须能走“百里”(相当于现代的30公里)。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古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天“百里”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加快行军,一天五六十公里也是能做到的。骑兵一般是步兵的4~5倍的速度。正常人一天行个30公里没问题
驿站是国家出现以后,***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置的通信机构,至今已有3000年(也有人认为驿站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历史,其建设和营运费用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军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递,故在春秋时期,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邮距为25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
古人云:“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按照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也就是一千八百里。
古代驿站相隔一般30里左右,中间需要不停换马,如果是一般的物质或者信息传递则还需要换人,如果遇到战事紧急信息则人也不能换的。这样算来的话古人一天也可以走个一千多里地,可以说“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一点不夸张。
唐朝杨贵妃岭南人,喜欢吃荔枝,唐玄宗特意给她开辟一条专线,把***摘的荔枝快马加鞭送进长安供杨贵妃享用,岭南距离长安可有两千里地吧?然而,当荔枝送到杨贵妃面前时犹如新摘一般。“一骑红尘妃子笑”说的就是这件事,可见古人运输能力不凡。
所以说古人日行千里是可以做到的。
古代每隔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
汉代为在交通要道上隔几十里设一驿(一般为30里),唐代还有水驿;宋代20里有歇马亭、递铺,60里有馆,明代每10里有急递铺。盛唐***年间,全国设陆驿一千三百余所,水驿二百六十余所,水陆驿约七十余所。驿站遍布全国,每三十里一站。
古人一天能行多远:行军速度根据《三国志》与《晋书》中相关记载,孟达在新城起事,司马懿从南阳(即宛)出征,新城与南阳相距1200里(相当于现在的450公里),司马懿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56公里(司马懿的部队是步兵),另据《荀子》一书中记载,魏国的“武卒”是按一定条件选拔的,其中就有一条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天必须能走“百里”(相当于现代的30公里)。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古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天“百里”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加快行军,一天五六十公里也是能做到的。骑兵一般是步兵的4~5倍的速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海外国语学校李飞老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海外国语学校李飞老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